联系电话0551-64269152

百家论道

TAOIST VIEWPOINT

安徽省道教协会
首页 百家论道
百家论道

《道德经》中的“和”文化思想

14/04/2025

《道德经》中的“和”文化思想

梁明生(铜陵枞阳县道教协会)


中国“和”文化源远流长,“和”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,源于《易经》中的“天人谐和”思想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已经把“和”落实到生活中,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。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,夫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,家庭内部有“家和万事兴”之说,人与人之间“和气致祥”,做生意讲“和气生财”,国家之间讲“和衷共济”。

早在2500年前的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理是蕴含着许多丰富 的“和”文化思想。万物负阴而艳阳,冲气的为和,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对立面,对立面的和谐统一是事物的常态。《南华真经》认为,人的道德修养 ,以“和”为目标,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人和、地和、天和。《太平经》指出,社会太平的出现,从根本上说,在于和气流行。《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》也指出,无论是天地自然,还是国家社会、家庭伦理,和则安宁,不和则乱。如何促进和维护和谐的状态,道教经典中做了深入的论述,总的原则就是“顺应自然”,起点是人自身的和谐。

一、从致虚清静到身心和谐

《道德经》十六章云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。虚和静是形容心境的洞澈清明,我们每个的内心原本是空明清虚,但因一已私欲与外界的纷扰,使得心灵蔽塞不通,因此必须透过宁静的方法,让我们的心逐渐恢复本来面目。正如《清静经》所说:“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”。由此可见,欲望是导致人心不清的根流,一个内心不清静的人无法感受到和谐的真谛。事实上,一个人的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,超乎此的都属于奢侈品。一个人在拥有名誉和地位的之后仍乐于简单生活,安宁清静。进而证明了灵魂的高贵,能够从精神生活中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身心愉悦。相反一个人在遭受巨大打击时,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更是难能可贵。苏东坡并没有因人生的失意精神不振,反而学会了欣赏不同的东西,品味人生不同的乐趣。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生境界,只有经历了人生的人生境界,只有经历了人生的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……百味杂陈之后,最后的味道,才能让身心平淡,更清静,更接近和谐。

二、从慈让一切到人际关系和谐

慈:慈爱,让:谦下,合二为一来讲就是处世之道。简单理解处世就是人在社会上的一切活动,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,相互之间的交往形成了人际关系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。道教历来就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,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。道教对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理想境界的描述,正如《度人经》所说齐同慈爱,异骨成亲;国安民丰,欣乐太平,即所有的的人发扬虛怀若谷的宽容和包容精神,“谦和礼让,知进退,和为贵”理念,不分亲疏都互相仁爱友慈,和谐相处。

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就是“和”文化,谦和礼让精神的很好诠释。清康熙年间,桐城张家在修建房屋时,与邻居吴氏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。张家修书一封送往京城,希望张英凭借官威为自家撑腰。然而,张英却回了一封意味深长的家书:“一纸书来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,长城万里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”。张家人读后,深受触动,主动将宅基地向后退让了三尺。邻居吴氏听闻后,也同样让出了三尺宅基地。两家之间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相互的敬重与理解。

倘若我们今天人人都能怀着慈爱、谦和、先让、礼让的心态成就对方的心态,那么人际间的交往会祥和的多。这样在社会交往中才能亲朋林立,前途似锦。

三、从简朴生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

《道德经》曰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《太平经》曰:“夫人命乃在天地,欲安者,乃当先安其天地,然后可得长安也”。就是要人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,认识世界万物相互联系,相互依存的统一性,以此维护自然的和谐之美,如此人与自然才能长久共存。然而长期以来,空气污染,环境恶化,全球变暖,气象灾害频发,这些危及人类生存的现象层出不穷。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,人们不断地采取补救措施,保护大自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,而是每一个人的事情,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每位成员的维系。

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转型期,社会有很多矛盾、冲突、问题。“和而不同”,和为贵的理念是化解这些矛盾的利器。“和合”的人文语境是生命智慧的觉醒,时代精神的显示,社会风尚的趋向。总之,“和”文化是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文化体系,可以引导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,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身心和谐,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,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。





Copyright©2022 安徽省道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2022014832号
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皖(2022)0000002 皖公网安备34010302002412号

地址:中国·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蒙城北路正丰写字楼3楼

电话:0551-64269152

邮箱:ahsdjxh@163.com

网址:www.ahsdjxh.org.cn

扫一扫 关注我们